国产精品VIDEOS麻豆,精品 在线 视频 亚洲,免费的夜夜欢爱夜夜爽视频,欧美 国产 亚洲视频

人民時評:建筑短命,誰在作怪

作者:鋼結構網    
時間:2010-04-14 20:15:54 [收藏]
中國建筑平均壽命僅為30年!在第六屆國際綠色建筑與建筑節能大會上,城鄉住房和建設部副部長仇保興透漏出這一消息。
    關鍵詞:時評 人民

      作為對比,在一些發達國家,像英國,建筑的平均壽命達到了132年,而美國建筑壽命也達到了74年。

      反觀我國,有大量建筑,甚至是地標性建筑,投入使用僅僅10多年,按照設計壽命,尚處在幼年期,就被拆除。

      細細分析,我國建筑平均壽命低,無外乎幾個原因:建筑質量較低,規劃滯后或規劃管理條例缺乏監督實施,更重要的也許是,重視GDP數字、忽略社會財富的考核模式的誤區。

      2009年,不斷出現的“樓歪歪”、“樓脆脆”等建筑質量問題給政府敲響警鐘。去年6月,上海閔行區一幢13層在建商品樓,樓體整體倒塌,引起業界巨大震動。對此,政府已號召開發企業提高建筑質量,將目前30年的建筑平均壽命延長至100年。

      規劃不嚴肅,“朝規夕改”,也導致短命建筑大量出現。規劃先行、適度超前,是常識。可時下不少地方規劃,只管個三五年,很難保持長期的穩定性。制定規劃后,也不能嚴格執行,“領導意志”凌駕于規劃的法律效力之上。今天這里建個生活區,明天就改成商務區,建筑怎能長壽?

      短命建筑,更折射了當前我國發展模式的弊端。目前,我國是世界上每年新建建筑量最大的國家,每年20億平方米新建面積,消耗了全世界40%的水泥和鋼材,而只能持續30年;中國每年拆毀的老建筑占建筑總量的40%。既產生數以億噸的建筑垃圾,消耗了大量能源、資源,同時又造成了極大浪費。

      當前,科學發展觀雖然成為全黨、全國上下的共識,但落實到經濟發展模式的轉變上,還有一段距離。眼下的經濟發展,過于追求發展速度,對各級政府、干部的考核,仍然是強調GDP;片面使用GDP這個“流量指標”,忽視了資產存量和社會財富的有效積累。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廣東省委書記汪洋曾形象地說,我們有的GDP數字很好看,但并不是增加了社會財富,是浪費了社會財富。建大橋,這是GDP,讓大橋塌了、拆了又是GDP,再建一次大橋還是GDP,這樣干計算了三次GDP,浪費了大量社會財富,但是真正形成的財富就那一筆。

      一些學者很早就指出,西方一些經濟較為成熟的國家,GDP增長率不高,但是財富積累較快,人民仍然有較多的實際享受。而目前,我們的情況正相反,GDP增長率很高,財富損失得也快,不少決策者缺乏財富積累的觀念——這必須盡快予以糾正。

      一個地區若想持續發展,就不能單純地追求GDP的增長,更重要的是提高經濟增長的質量和內涵,促進國民財富的有效積累。

      作為執政者,一級地方政府,不能等同于普通商人,更不能把自己看作“城市CEO”,簡單的算經濟賬,追求在大拆大建中產生的GDP,而要樹立可持續發展的觀念;除了關注GDP數字的增長,更要關注為社會創造了什么財富,為后人留下了多少財富。

    下載附件:
  • 點擊下載

  • "歡迎大家轉摘!轉載須注明中國建筑金屬結構協會建筑鋼結構網(www.metal168.com)謝謝合作!"


文章標題
建筑鋼結構網--中國建筑金屬結構協會建筑鋼結構分會官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