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建筑鋼結構網 作者:建筑鋼結構分會 時間:2020-10-22
關鍵詞:
摘要: 2020年10月21日,中國建筑金屬結構協會在北京組織召開了由上海寶冶集團有限公司等單位完成的“大跨度空間鋼桁架在文物保護工程中的建造技術研究”科技成果評價會,評價委員會嚴格按照中國建筑金屬結構協會建筑鋼結構行業科技成果評價管理辦法及程序進行。
摘要: 2020年10月21日,中國建筑金屬結構協會在北京組織召開了由上海寶冶集團有限公司等單位完成的“大跨度空間鋼桁架在文物保護工程中的建造技術研究”科技成果評價會,評價委員會嚴格按照中國建筑金屬結構協會建筑鋼結構行業科技成果評價管理辦法及程序進行。
2020年10月21日,中國建筑金屬結構協會在北京組織召開了由上海寶冶集團有限公司等單位完成的“大跨度空間鋼桁架在文物保護工程中的建造技術研究”科技成果評價會,評價委員會嚴格按照中國建筑金屬結構協會建筑鋼結構行業科技成果評價管理辦法及程序進行。

評價會上,上海寶冶集團有限公司首席專家陳橋生代表項目課題組匯報了項目研究的背景、關鍵創新技術及科技成果應用等內容。
評價委員會專家認真審閱了評價資料,經質詢和討論,一致認為:該項目技術創新性強,整體建造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其中建造技術與文物保護的完美結合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該項目結構設計嚴格遵循文物保護工程“最小干擾”原則,提出了周邊支承大跨度空間鋼桁架設計方案,為文物本體提供了可靠的保護環境,建筑意向呈現漢代帝王宮殿的恢宏意向,達到技術與藝術的完美統一;為了“最小干擾”文物,提出了鋼屋蓋雙滑道、超大跨度滑移施工技術。在屋蓋結構滑移最前端上部位置設置臨時巨型加強桁架,形成了有效的空中移動加強端,解決了滑移過程結構前端撓度過大及應力超限等難題,既有效保護文物免受干擾又保證了施工結構安全;建立了整體結構滑移一體化協同時變有限元分析模型,對鋼屋蓋結構的拼裝、滑移、卸載以及支座固定過程實施了連續精確模擬分析。整體、連續、協同分析模型實現了鋼屋蓋拼裝、滑移、卸載、支座固定及外部作用之間“力”和“形”的無縫對接。計算結果確定了合理鋼屋蓋合攏溫度,驗證了施工方案的可行性,為屋蓋的安全滑移提供了依據;對滑移過程中屋蓋構件和支承結構的應力應變實時監測結果表明,滑移施工過程安全可靠,且整體協同時變分析模型的計算結果與實測結構吻合良好。項目目前運營狀況良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