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1年7月8日,中國建筑金屬結構協會在西安組織召開了由中建鋼構工程有限公司、中建科工集團有限公司完成的“非對稱雙塔超大跨度連體及懸挑復雜鋼結構建造關鍵技術”的科技成果評價會。
★
2021年7月8日,中國建筑金屬結構協會在西安組織召開了由中建鋼構工程有限公司、中建科工集團有限公司完成的“非對稱雙塔超大跨度連體及懸挑復雜鋼結構建造關鍵技術”的科技成果評價會。 會議合影 評價委員會嚴格按照中國建筑金屬結構協會建筑鋼結構行業科技成果評價管理辦法及程序進行。 評價會邀請了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機械工業集團公司首席科學家徐建院士擔任主任委員;全國工程勘察設計大師、華建集團華東建筑設計研究總院有限公司資深總工程師汪大綏和全國工程勘察設計大師、中國建設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總工程師任慶英擔任副主任委員;中國建筑金屬結構協會會長、西安建筑科技大學教授、博導郝際平,全國工程勘察設計大師、中國建筑標準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副院長、總工郁銀泉,全國工程勘察設計大師、華誠博遠工程技術集團有限公司首席科學家王立軍,陜建集團工程研究總院副院長李存良,中國建筑股份有限公司技術中心副總工程師林冰,西安建筑科技大學建筑設計研究總院結構副總工程師薛強擔任委員。中建科工集團有限公司鋼結構BG總工陳振明、中建科工集團有限公司西部大區總工程師朱紹輝、西安公司總經理亓建國、中國建筑西北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副總工工程師王洪臣以及主要項目主要完成人等參加會議。 評價會上,中建科工集團西安公司總工李龍飛代表項目組匯報了項目研究的背景、關鍵創新技術及科技成果應用等內容。 評價會現場 評價委員會專家聽取了完成單位的成果匯報,審閱了相關技術資料,經質詢和討論,一致認為:該成果總體上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其中超大懸挑結構多點位同步分級逆向卸載施工技術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該項目成果形成以下創新技術:(1)開發了應力監測數據處理技術,提出了應力監測判定準則,解決了施工過程中結構安全監測的問題。(2)開發了基于監測數據的時變模型仿真分析技術,提高了仿真分析結果的可靠性,保證了施工安全。(3)開發了非對稱預起拱技術,解決了連橋提升就位狀態外形控制難的問題。(4)開發了超大懸挑結構多點位同步分級逆向卸載施工技術,實現了結構內力和位形控制的目標。 該綜合技術在“一帶一路”文化交流中心系列公建項目北地塊(長安云)成功應用,取得了良好的社會和經濟效益,對同類工程具有借鑒意義。